瑞鼓穗響‧桃花源
醒吾科技大學執行由客委員經費補助之 「花蓮縣瑞穗鄉客家文化生活環境營造計畫」,透過文獻回顧、田野調查、深度訪談、團體焦點座談與規劃設計等方法,歸納瑞穗鄉客家文化發展的主要目的包括:(一)保存客家文化,(二)帶動瑞穗鄉客家產業,(三)推動瑞穗鄉城鄉風貌發展之改造,(四)發展客家文化結合觀光產業,(五)增加就業機會等。
瑞穗鄉客家人口比例佔 41.96%,為東部花蓮縣客家重點發展城鎮之一。瑞穗客家鄉親早期來東部打拼謀生,以生存為主要生活重心,且簡化及保留西部帶來之客家生活習俗、信仰、客家料理等客家文化。儘管早期生活艱苦,瑞穗鄉客家鄉親仍保有刻苦耐勞、堅韌剛強、勤勞實幹、開拓進取,來到東部開拓創業、耐心經營、團結奮進,並善於就地取材之客家精神。
瑞穗鄉中有客家人、閩南人、外省人以及原住民,然而其他族群(非客家族群)的人也都會講客家話。瑞穗鄉的客家文化雖不如西部如六堆、桃竹苗等客家地區來得濃厚,但由於各族群混居,且族群相處和諧,呈現出客家文化融合其他族群文化的特殊移民文化,形成一種新的客家特色文化,深化瑞穗鄉客家文化生活環境意涵。加上日治時期移民村所留下之菸樓文化、水圳文化、茶葉文化及畜牧文化等發展,皆與客家墾拓發展歷程息息相關。因此,藉由推動客家文化生活環境營造的實驗計畫,可促進當地客家文化保存,並符合瑞穗鄉特有的生活習性,以及增加地方社群體驗互動的機能。
瑞穗鄉以農業為大宗,以及部分產業結合觀光發展,如瑞穗牧場、吉蒸牧場、舞鶴觀光茶園等;由於主要產業仍為農業,故年輕人較不願意留下就業。目前瑞穗鄉之文旦、紅茶、咖啡、溫泉等產業逐漸發展,尚缺乏地方品牌獨特性。依據本計畫之田野調查與深度訪談資料顯示,瑞穗鄉休閒牧場 5 家有 4 家為客家鄉親所經營,部份茶園亦為客家經營,且早期採茶者多為客家婦女擔任。因此,瑞穗鄉之農產品以及觀光產業,若能結合客家文化底蘊,推出新興客家特色產業,或能增加就業機會,吸引年輕人回鄉就業。此外,若能結合社區發展協會推出社區產業,帶動當地產業多元化,吸引觀光者旅遊,將強化社區產業永續發展;並且吸引其他地區者選擇瑞穗鄉「桃花源」定居養生。
為推動瑞穗鄉客家文化、建立客家聚落保存共識與建構客家文化生活圈,成為花東客家文化聚落的重點區域。本計畫建議可藉由客家文化的保存與發揚,帶動瑞穗鄉城鄉風貌發展與改造,創造更優質且具有客家文化的生活環境,為本鄉努力的目標與契機。例如西部的北埔、美濃、卓蘭、南庄、新埔等城鎮,都可作為瑞穗鄉發展客家文化小城的借鏡,打造瑞穗鄉客家新生活環境風貌。同時凝聚瑞穗鄉客家文化營造共識,結合社區居民與團體合作,建立永續經營、創意生產、質樸生活等友善環境;以及透過閒置空間再利用,營造客家常民生活公共空間與客家食堂等社區產業工坊;並新增富含客家文化元素之入口意象及指示標誌等設施,營造軟體、硬體及韌體三體共生理念之客家新生活環境。
瑞穗鄉之創新發展,可注入客家文化元素的人文及產業特色,發展觀光旅遊業,推動客家人文景觀發展計畫。例如藉由自行車道的串聯,形塑花東縱谷帶狀客家文化深度旅遊行程;以及結合觀光茶園重現客家採茶、唱山歌之客家文化等方式,發展獨有的客家文化產業,都是吸引深度旅遊客的最佳利器。
緣此,醒吾科技大學將於 11月 18 日(星期日)於瑞穗鄉公所前廣場,舉辦『瑞鼓穗響‧桃花源-花蓮縣瑞穗鄉客家文化生活環境營造計畫』成果靜態展示。針對瑞穗鄉客家文化發展,提出整體發展計畫藍圖與分期分區發展構想。當天客屬會瑞穗分會將同時舉行『瑞穗客家音樂會』,並由分會成員及富源社區發展協會居民,共同料理豐盛的客家特色美食和現場鄉親們一起饗宴。歡迎所有客家鄉親屆時蒞會共襄盛舉!
- Jan 04 Fri 2013 14:22
「花蓮縣瑞穗鄉客家文化生活環境營造計畫」專題報導之三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