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瑞鼓穗響‧桃花源

由客委會經費補助計畫,今年 4月委託醒吾科技大學執行「花蓮縣瑞穗鄉客家文化生活環境營造計畫」 之基礎資料顯示:花蓮縣瑞穗鄉客家人口佔41.96%,僅次於花蓮縣之鳳林鎮(66.28%)、富里鄉(50.43%)(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99~100年全國客家人口基礎資料調查)。

透過本計畫超過60人次之深度訪談資料顯示:瑞穗鄉豐碩之農業發展與瑞穗客家移民拓墾歷史有著密切關聯性。以瑞穗鄉客家族群墾拓發展脈絡分析,瑞穗鄉之客家文化生活聚落初步依據興泉圳之水文化描繪出發展地圖;包括興泉圳守護著拔仔庄地區之水頭文化發展之玉米、鳳梨等農業;瑞穗村之水尾文化發展出養蠶、玉米、西瓜、乳牛產業,以及舞鶴台地孕育出香茅、咖啡及茶葉文化等 農業。客家人,被公認為世界最優秀的族群之一,即使被迫離鄉背井,卻永遠保持著特有的文化、語言、習俗和信仰,具有刻苦耐勞、剛毅團結的「硬頸」精神。客家人 300年前橫渡黑水溝來台定居,秉著勤奮的天性,晴耕雨讀,忠孝傳家,因此客家聚落的常民生活中,處處蘊含著先人的智慧與文化。

依據本計畫之田野調查與深度訪談資料顯示:瑞穗鄉客家移民大多是從桃園、新竹、苗栗一代遷移過來。大部分皆是因為當時東部尚未開發,而離鄉背井求生存。遷移路線從桃、竹、苗以步行方式到基隆、蘇澳,再搭船至花蓮港,到花蓮港後再轉火車或步行南下。當時並不是所有人皆直接遷移到瑞穗,部分停留在花蓮,部分到壽豐、玉里,而後才輾轉到瑞穗。瑞穗鄉客家人講四縣與海陸腔調都有。瑞穗鄉客家人胼手胝足從西部移民過來,早期甚至多以茅草築屋,因此比較少有傳統客家建築,少數保有堂號祖厝。目前保存良好的客家傳統建築為鍾家古厝,已經列為第三級古蹟。瑞穗鄉現存的菸樓形式為日本時代遺留下來的大阪式菸樓建築;目前瑞北村有菸樓 7棟,瑞祥村6棟、瑞美村1棟,瑞良村2棟,共計16棟。

依據深度訪談資料顯示:瑞穗鄉的客家料理仍保有傳統客家做的發糕、年糕、粄食、客家醃製品等客家料理特色。客家人在其傳統文化觀念裡,土地神為最重要的守護神,客家人以客家話稱土地神為「伯公」,每當客家人遷徙到新的土地之後,隨著開墾的足跡在村落各處,必先設立或建造土地伯公壇進行祭拜,為客家人特有的風俗習慣。而土地伯公的造型最初是利用大自然的大樹或石頭等,作為祭拜的對象;瑞穗鄉客家信仰主要還是偏向伯公,亦信仰保安宮的城隍爺以及青蓮寺的佛祖。此外,最具代表瑞穗鄉客家聚落的富源村,每年 4、5 月時可以欣賞螢火蟲;農曆 4 月 8 日為佛祖誕辰有遶境活動;到了農曆 5 月 12 日則為城隍文化祭,一樣有遶境活動 ; 到了7月則列為台灣十二大客家節慶的鼓王爭霸戰;秋冬季舞鶴某些茶園會舉辦製茶體驗營。瑞穗鄉最早是鍾氏來到富源開墾定居,在廣東路廣東庄那邊有一個開庄伯公,是最早客家人在瑞穗鄉落腳的聚落。富源社區,並成立「靚染工坊」,發展社區文化創意產業之外,更孕育社區婦女創造再學習、再就業的場域。未來瑞穗鄉觀光休閒產業發展,若結合客家文化常民生活特色,營造瑞穗鄉觀光休閒產業多元化發展,將成為瑞穗鄉創新發展之契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oves30027 的頭像
    loves30027

    樂活青春報誌

    loves300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